如何提升南京的创新度?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?思想周刊权威解读

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两者是紧密联系的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之中,是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、通俗化、社会化的需要,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基本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,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畴,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一体中居于“内核”地位,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属性和基本特征,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和实践要求,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“灵魂”。

  ——《把握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》 戴木才(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、博导)

  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,之所以突出强调动力变革,主要原因在于:一方面,在要素成本上升、环境问题严峻、经济全球化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,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政府主导、要素投入、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,不仅无法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,而且会使高产能、高库存、高杠杆、高成本、低效率、低质量等结构性矛盾继续累积,进一步加大经济金融风险。另一方面,在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产品不断出现,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,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第一动力,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,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。所以,动力变革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,也是实现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的前提条件。

  ——《以动力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跨越》迟福林(作者为中国【海南】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)

  制度竞争力与法治竞争力具有同样的寓意,虽然制度竞争力不完全等同于法治竞争力,但主要表现为法治竞争力,因为现代社会中的制度主要是指法律制度。不同国家、区域、企业由于在法治建设、掌握和运用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性,使得法治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能够在不同的主体间得以体现和发挥,良法善治得以成为促进和保障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,法治发展与社会发展成为同向并进和相得益彰的重要两维。

  ——《法治核心竞争力理念的江苏探索》蔡宝刚(扬州大学法学院教授、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特邀研究员)

 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中国的巨大成功重新激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活力,这表明只要将马克思主义和本国国情结合起来,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,就能取得国家经济的发展,同时也充分说明,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完全能够焕发生机和活力。21世纪的中国从社会主义大国向社会主义强国迈进,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作为一种制度形态和文明形态的科学社会主义彰显出强大生命力,以自己的历史性成就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巨大活力。

  ——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》花勇(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

  更多内容,请点击这里

  政声


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深刻指出,“发展是第一要务,人才是第一资源,创新是第一动力。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,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,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,只能是大而不强。”步入新时代新阶段,实现高质量发展,路径有千条万条,但创新驱动是绕不开的一条,是必由之路。对南京来说,认真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、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率先领先,必须把创新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来抓。今年,南京出台的第一个文件、召开的第一个大会,都是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,目的是希望通过政府的强力推动、社会的共同参与,加快建立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。

  ——《聚力提升城市创新度,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》蓝绍敏(南京市市长)

  十九大报告指出,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,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。现在最大的风险,就是“神不知鬼不觉”的问题。一些突发案件,看似偶然,实际上暴露了维护安全稳定基础不牢、措施不实,甚至心存侥幸、望天收的现实。为什么不牢、不实?突出表现为城乡社会治理“空心化”问题突出。一方面,小组长兼并了、村干部到镇上住了、乡干部进城了,另一方面,上面千条线、下面一根针,上级政府把很多事交给社区办、推给网格员,这就导致上级部署落实不下去,基层情况反映不上来。

  ——《网格是治理的基础,服务是最好的治理》孔德平(泰州市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)

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,关键是要找准路子、构建好的体制机制,抓重点、解难点、把握着力点。”对于沭阳来说,重点就是低收入人口,难点就是经济薄弱村,着力点就是扶贫片区。为此,须杜绝盆景观念,大力实施三项工程。一是富民工程,利用“一村一品一店”优势,放大电商扶贫效应,确保今年一般低收入人口累计脱贫85%以上。二是强村工程,县财政今年将安排1960万元,帮助每个经济薄弱村建设1个光伏电站,确保年内累计85%以上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万元。三是片区改善工程,推进钱集生态经济示范镇建设,扎实做好小城镇建设+环境治理等文章,确保片区面貌显著改善。

  ——《努力交好脱贫攻坚的沭阳答卷》彭伟(沭阳县委副书记、县长)

  生态保护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,需要统筹谋划、综合施策。在淮河入江水道城区段有一个避风港,积聚了近四百户渔民、七百条渔船,平时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,岸上还有4家建材企业,粉尘污染比较严重。县里曾采取渔船截污、修建公厕等措施,但这种零打碎敲的治理方式,效果不好,周边群众意见不断。为此,金湖制定了系统的解决方案,投入1.5亿元,为每户渔民提供安置房,拆除所有船只和4家建材企业,全面清理避风港周边环境,规划建设滨湖湿地公园,生态环境彻底修复。

  ——《生态保护要防按下葫芦浮起瓢》张志勇(金湖县委书记)

  更多内容,请点击这里

  智库


牢牢把握制造强国建设中的江苏定位,加快制造强省建设,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既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,是应对工业化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选择,也是增强经济质量优势和竞争力的关键举措。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、提质增效必须落脚到“高质量”上,努力在创新能力、产业结构、两化融合、经济效益、企业活力等方面实现新突破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要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,坚持质量第一、效益优先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以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,深入实施“中国制造2025”江苏行动纲要,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加快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、江苏速度向江苏质量转变、江苏产品向江苏品牌转变。

  ——《把握制造强省定位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》谢志成(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)

  江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目的是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。为了准确了解这一战略的实施进度,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监测指标体系。这个监测指标体系不是一个政绩考核体系,而是为了解各地乡村振兴状况提供一个综合全面的展示和指引,并能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现实依据。通过这样的监测指标体系,不仅要与国家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相衔接,还应结合江苏特点,全面反映农业农村现代化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总要求。

  ——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》周应恒严斌剑(南京农业大学,金善宝农业现代化研究院)

  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智库蓬勃发展,但协同作战的意识与能力还很欠缺。主要表现在智库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度不高、智库间的人才流动度不高、智库间的课题协作程度不高。原因有多方面,其一是智库机构和智库专家的大局意识与合作意识不足,还存在着圈子文化、山头主义;其二是当前我国智库发展的不平衡,导致相互依赖的结构不合理,合作难以发生并持续;其三是我国智库数量、种类不断增多,很难建立起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;其四是智库之间没有建立稳固的联系枢纽和平台,协调运行机制尚不健全。
 

相关产品

评论